今天我們又要請大家來找碴了,我們來看看這個節目的畫面,下面的字幕好像不太對勁,雖然他說的英文是對的,但是字幕卻打錯了。你聽得出來他說了什麼嗎?而字幕又錯在哪裡呢?給大家一個小提示,這跟英文發音的省略有關。請大家猜猜看,我們等一下就會為大家解答囉。
首先,我們來看看這句話的文法,wouldn’t 是 would not 的縮寫,而 would 是助動詞,所以後面要接原形動詞。在字幕中,gone 是過去分詞,所以很抱歉,這句話是不合文法的。
但問題是,說這句話的人的確是說 gone,所以字幕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?原來,打字幕的人把第二個字聽錯了,他實際上說的是 I woulud’ve gone。
Would’ve 其實是 would have 的省略形式,它的發音是 would 加上 ə 還有 v 的音,變成would’ve。所以,這個變化會牽涉到三件事:
- 請注意,would have 這兩個單字連用時,have 是一個相對比較輕的音節,因為跟 would 比起來,have 幾乎沒有什麼意義,只是用來表示完成式,而在英文之中,不重要的部分會變成輕音節,所以要念成 WOULD have,而不是 would HAVE。
- 這裡的 h 音不見了。英文的 h 是很容易消失的音,尤其是在輕音節的開頭。
- Have 的 æ 變成 ə。英文的輕音節會使母音會變成 ə,因為 ə 本身就是一個最輕、最不必費力的母音。
I would’ve 的意思是,如果情況不一樣的話,我在當初就會有不同的做法或得到不同的結果。例如:
I would’ve gone to jail if I had done it.
We would've been married if I'd lied.
I would've been screwed if you hadn't come along
You would've done it already.
這句話其實是鐵達尼號電影中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,他的意思是你要跳海早就跳了,還等到現在?
當然,這些說法常常是一種馬後砲,或者說是...嘴砲,因為事情早就無法改變了。
在美式英語的口語中,would’ve 這種發音會比 would have 更常見。就算拼寫的時候是寫成兩個分開的單字,但是美國人實際上的發音常常會很自然地隨著音節的輕重而變成 [ˈwʊdəv]。這也是我們常常跟大家強調的,自然狀態下的英語發音,常常會跟教科書上所寫的有一定的落差。我們只要多熟悉這樣的發音,並了解其中的原理,我們就更能輕鬆地跟別人溝通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