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知道,「台北」這個地名的羅馬拼音通常是拼成這樣...,但是用英文念,Taipei,好像跟中文的發音差得有點遠?因為第二個中文字是念成北,而不是 pei,所以這樣的拼音是不是有問題呢?還有人認為應該把 p 拼成 b 才對,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?我們今天要為大家說明這些中文發音和英文拼音之間的糾葛,請繼續看下去吧!

我們先看一下,台北為什麼會拼成 Taipei。這是一個來自威妥瑪拼音的拼法。威妥瑪跟沙威瑪是不一樣的哦!威妥瑪是一個 100 多年前的英國人,他曾經當過英國駐華公使,他曾經訂下了一套中文的羅馬拼音系統,後來被稱為威妥瑪拼音。在這套拼音之中,中文ㄅ的音是以 p 這個字母來表示,而ㄆ的音則是以 p 加上一撇來表示,同樣的,ㄉ的音是 t,而ㄊ的音是 t 加一撇,ㄍ是以 k,而ㄎ是 k 加一撇,所以台北的拼音就是 T’aipei。有人說威妥瑪拼音很爛,因為它ㄅㄆ不分、ㄉㄊ不分、ㄍㄎ不分,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,因為那一撇就可以區分這些音了,只是有人偷懶沒有把那一撇寫出來,才會造成混淆。台北的拼音就是在大家省略了那一撇之後,變成了這樣:Taipei。

你可能會問,這樣的拼音用英文念起來會變成 Taipei,可是中文是台北,Pei 跟北的發音好像差很多啊!為什麼我們不把它拼成 Taibei,這樣發音不是更準確嗎?說到這個,我們就要討論一下英文的發音系統和拼音慣例。

羅馬字母是歐洲大多數語言的書寫系統,這些語言大部分都有清音跟濁音的分別,也就是無聲子音和有聲子音的分別,念無聲子音的時候,聲帶不振動,念有聲子音的時候,聲帶要振動。以 p 和 b 為例,p 代表的音是無聲子音 [p],b 代表的音是有聲子音 [b]。例如,Bee 蜜蜂要念成 [bi],在我的嘴唇打開發出 [p] 之前,聲帶就開始振動了。是 [bi],而不是 [pi]。你聽得出差別嗎?

至於中文的ㄅ跟ㄆ的分別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有人會覺得ㄅ等於英文的 b,ㄆ等於英文的 p,但是這可能不是很精確。ㄅ是不送氣音,ㄆ是送氣音,但它們都一樣是無聲子音,都不需要振動聲帶。所以它們都只能跟 p 放在同一組,而跟有聲子音 b 比較沒有關係。 這就是為什麼在威妥瑪拼音中,ㄅ和ㄆ都用到 p 這個字母來表示。在清朝的時候,西方傳教士也用羅馬字來寫出閩南語,他們也同樣用 p 來表示閩南語的ㄅ和ㄆ,只不過他們區分的方式不是用撇號,而是在ㄆ的 p 後面上一個 h,來表示送氣音。

說到這裡,也許很多人會覺得,中文的ㄅ跟英文的 b 聽起來明明是一樣的啊,例如中文的拜跟英文 bye 聽起來似乎是一樣的。這是因為中文並沒有濁音的 /b/,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就不太能辨別清濁音的不同,而且剛好英文的 /p/ 大部分情況下會送氣,而/b/則不送氣,所以我們會感覺ㄅ跟ㄆ的分別就像是英文 p 跟 b 的分別。但是,並不是每個歐洲語言的 p 都要送氣,西班牙語的 p 念起來就像我們的ㄅ,例如:。

因為中文的 p、t、k 沒有濁音的版本,所以在威妥瑪這一類的拼音中,b、d、g 這些有聲子音的字母根本用不到,好像也很浪費,有人乾脆就用 p 字母表示ㄆ,用 b 表示ㄅ,這樣不用物盡其用,而且也不需要用一撇來區分了,國語羅馬字、注音第二式、漢語拼音、通用拼音這些系統都用了這種拼字法。不過如果你習慣了這樣的拼音,就可能更會覺得ㄅ等於 b。

總之,Taipei 的 p 是有道理的,它來自威妥瑪這種傳統的拼音。這種拼法其實比較符合羅馬字母的使用慣例,如果改用 b 來拼寫ㄅ,也是一種變通方式,只要它的拼字是一致的而且不會混淆,這種拼音也有它的可行性。

但很重要的一件事是,英文的 b、d、g,也就是 /b/、/d/、/g/ 是有聲子音,這跟中文的ㄅ、ㄉ、ㄍ/p/、/t/、/k/ 有根本上的差異,這也會造成這兩種語言之間的發音呈現不同的變化,當然也可能會影響到腔調,例如有的西方人說中文的時候會使用有聲子音來念中文的ㄅ、ㄉ、ㄍ,這就會形成一種外國腔,例如:大家好。我們在說英文的時候,如果確實把 b、d、g 念成有聲子音,可能會更接近英語本身的腔調,甚至也可以更了解一些英文發音的變化,例如同樣是 s 字母,在有的子音後面會變成有聲子音 /z/。如果你念這個 d g 字母的時候聲帶沒有振動,就很難體會為什麼 s 會變成 z 了。

這些發音的糾葛,拼音的糾纏是不是有點複雜呢?希望以上的資訊能幫助大家更了解中英文之間的差異,也讓大家對這些語音跟拼音之間的問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

原始影片連結 >
回到影片列表 >